獨立創新性的國產存儲將具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7月20日、21日,2018全球存儲半導體大會暨全球閃存技術峰會(簡稱“GSS”大會)在武漢光谷召開,大會以“構建閃存新生態”為主題,針對全球閃存和存儲半導體的產業新生態、行業新熱點、企業新發展,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解讀。
在本次大會SSD設計與控制器技術論壇上,華瀾微電子總裁駱建軍博士發表了以《閃存控制器架構》為主題的演講。從自己將近20年的存儲控制器設計經驗入手,駱總為在場的嘉賓首先分享了華瀾微的存儲控制器經驗,存儲可靠性優勢突出的前提下,必須有自己的積累,包括專利積累、IP積累、協議積累、經驗積累,才能夠做好存儲控制器,才能夠得到客戶的信任,這些技術基礎不是靠購買和授權可以得到的,中國企業要進一步加強“內功”修煉、重視技術積累。華瀾微能夠保持出貨量持續高速增長、并進入國際市場,也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

從閃存應用的最初的USB、SD、CF到今天的NVMe 控制器,駱總在演講中分析了在閃存控制器架構方面已經有了各種新的變化,以及新的控制器架構方面提出的更多挑戰。所有變化都是為了讓客戶有更可靠的穩定性、更高的性能和更加經濟易用。首先四代和五代PCIe技術以及更新版本NVMe技術的發展,能夠為用戶提供更高帶寬和更便捷的應用,其次,更加經濟性的閃存需要用到糾錯性更好地算法,如LDPC以及未來更好的糾錯算法,第三,更多的企業級產品和細分應用的需求都會對存儲控制器提出更高要求,如Multi Namespace以及具有計算功能的控制器。
未來控制器的發展,存儲密度導向和性能導向將會是存儲控制器未來發展的重點。隨著閃存制造技術從SLC、2D發展到目前的TLC、QLC和3D,成本降低的同時,存儲密度的增高越來越快,最近幾年,各國際廠商都提出了高密度的固態硬盤,如何提高存儲密度是控制器發展的重大挑戰。與傳統HDD制造工藝發展擴展容量困難相比,SSD存儲密度的提高也為數據中心等需要高密度存儲發展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對控制器的設計要求上,除了需要驅動大量閃存顆粒帶來尺寸增加外,大量芯片引腳的增加也為存儲大容量小體積的發展帶來了很多困難。內置RAID和SWITCH功能的控制器架構將不僅能夠為密度提高增加幫助,還將為數據穩定性提供更多的保障,能夠結合更適合客戶應用的企業級產品特性和適應云計算大數據應用需求,將會更好推進國產產品迭代,推動中國存儲企業進一步領導存儲發展。這一技術上,華瀾微在全球發表了相關論文,并取了相關的中國與美國專利,具體產品實現方面,我們通過驅動更多閃存介質的方法將存儲容量提高到2.5英寸標準9mm厚度下的單盤10TB和20TB的高密度,為全球客戶提供了容量密度方面最優的選擇。此外,以太網接口將會是未來SSD發展的重要里程,與今天SSD需要通過其他設備交換數據相比,未來直接具有以太網接口而不是現在的SATA、SAS、PCIE接口的SSD將會直接替代NAS、普通服務器,而更進一步,具有SDS(軟件定義存儲)功能的以太網接口SSD,配合成本越來越低的SDN(軟件定義網絡)的網絡交換機,將會為數據中心、云服務、個人應用提供更加簡單、可靠以及經濟的數據服務。另一方面,存儲性能發展上,多顆DRAM和多顆閃存的組合以及上層應用系統的配合將會提供各種組合的NVDIMM,如目前各系統廠商正在使用的NVDIMM-N,未來進一步發展的NVDIMM-P技術,這些組合將為需要提高更高IOPS和更多復雜功能如邊緣計算、人工只能算法植入提供更加有效的配合,讓未來的存儲變得更加高效、可靠以及帶來更為廣泛的應用,華瀾微在這一方面擁有多項專利,并通過和國際相關組織的交流,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術積累,這一技術目前雖沒有廣泛應用,但一定是值得國內廠商投入的未來具有發展意義的新技術。尤其是,中國企業要未雨綢繆,在技術發展的初期就介入標準建設、專利積累。借此機會,我們將可以與國際廠商一起發展,憑借國產廠商自己獨立的創新性,結合更多的國產規模性細分應用,與國際廠商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贏取存儲美好應用的未來。
在存儲關鍵技術的發展方面,駱總特意提到了,在存儲控制器中發展加密硬件IP的優勢和機遇,作為2013年就通過國密算法認證的存儲控制器企業,華瀾微利用自己高速加密的優勢存儲加密應用上全球出貨量猛增,擁有全球最好的相關廠商,加密技術帶來的隨機離散型數據例如Homogeneous技術也為數據可靠性提供更好的幫助。國內廠商通過掌握該技術并結合國內國密算法的高速加密應用,能夠為自己打開另外一扇應用的窗口,并可打破美國AES 256加密算法芯片的禁錮、提供國產芯片基礎上和存儲應用的信息安全。
最后,作為下月的全球閃存峰會(FMS)組織者之一,駱總邀請各位嘉賓去美國硅谷的圣塔克拉拉參加FMS,并坦言希望有機會與本次大會主辦機構一起將FMS帶進中國,讓國內存儲企業有更多和國外同行互動的機會。中國企業要融入國際市場,通過這些互動可以讓上下游廠商進一步有力合作,建造更加廣泛的存儲應用,并將具有自己獨立創新性優勢的國內企業推向全球,讓國產存儲在全球各地的應用落地開花,享受到中國存儲帶給他們的美好體驗。